1 、 (单选题)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组织学习的是:
A.我国某大型国企派人学习科技课程
B.李明为了晋升去参加周末管理课程
C.某外企工作团队节假日去三亚度假
D.某集团组织新进员工开展户外拓展
2 、 (单选题)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A.地球日∶4月22日
B.中国植树节∶3月1日
C.世界无烟日∶5月30日
D.世界艾滋病日∶2月1日
3 、 (单选题) 某机关要编辑论文集,共收录十五篇论文,各篇论文的页数分别是一页,二页,三页……十四页,十五页稿纸。
如果将这些论文按某种顺序装订成册,并统一编上页码,则每篇文章的第一页是偶数页码的最多篇数是:
A.5篇
B.6篇
C.7篇
D.8篇
4 、 (单选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5 、 (单选题) 轮椅∶汽车
A.公路∶马路
B.火车∶水车
C.缆车∶索道
D.飞机∶坦克
6 、 (单选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7 、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并非是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的原因,文化产品的低俗化是由文化产品市场化导致的,因为市场的逐利性会导致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忽视文化发展的社会效益,从而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文化产品市场化发展必然会引起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B.一些没有实行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国家,并不存在文化产品低俗化的现象
C.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决定因素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
D.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均是以文化产品市场化为导向的
8 、 (单选题) 快递员∶送货
A.护士∶坐诊
B.学生∶考试
C.律师∶辩论
D.歌手∶唱歌
9 、 (单选题) 根据所给图形的现有规律,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④⑤,②③⑥
10 、 (单选题) 将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的生平经历、文学造诣及身后影响作对比,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有专家认为,将汤显祖称作“东方的莎士比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就人格的魅力,还是就文本的美感而言,汤显祖都是不逊于莎士比亚的。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专家观点所包含的假设?
A.汤显祖的人格魅力及其文本的美感均高于莎士比亚
B.汤显祖在西方的影响要大于莎士比亚在东方的影响
C.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不愿意别人用他人的名字来称呼自己
D.“东方的威尼斯”是逊色于真正的威尼斯的
点击下一页查看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主体为组织;
②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
③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某大型国企属于“组织”,派人学习科技课程属于“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符合定义;
B项:李明参加管理课程,李明不属于“组织”,不符合定义;
C项:节假日去三亚度假,不属于“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不符合定义;
D项:开展户外拓展,不属于“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2、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二者属于节日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二者属于节日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中国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并非“3月1日”,排除;
C项:“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5月31日,并非“5月30日”,排除;
D项:“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12月1日,并非“2月1日”,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3、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题干条件列表枚举,如下图所示:
每篇文章的第一页取决于之前的页码累计数,累计数为奇数,则该篇文章的第一页为偶数: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注意:本题并未规定论文按照页数的多少进行排序,故存在如下可能:
将1页的页码放在第一页,将所有偶数页的论文放在其后(一共7篇),根据“偶+奇=奇”,可知从第二篇开始,所有偶数页的论文第一页都是偶数页码,一共七篇;
将所有奇数页的论文放在最后,那么,根据“奇+奇=偶、偶+奇=奇”,所以还有4篇论文的第一页是偶数页码;
综上,一共11篇,但是无正确选项。
4、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但是每幅图都由三角形构成,考虑数量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向右找规律。
所有图形都有四个正向的三角形,只有项D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5、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轮椅”和“汽车”都是代步工具,都有轮子,二者属于并列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在民间,也将“公路”称为“马路”,二者属于全同关系,排除;
B项:“火车”是指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车辆,“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二者没有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索道”又称“缆车”,二者属于全同关系,排除;
D项:“飞机”和“坦克”都可以作为作战工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6、正确答案:B,我的选择:尚未作答。回答错误
统计答题时间:0秒,全站正确率:36%,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都是由小方块组成,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中相邻的两幅图形经过一定角度的旋转均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矩形,只有B项在顺时针旋转90度后能与图4组合成完整的矩形,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7、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并非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的原因,文化产品的低俗化是由文化产品市场化导致的。
论据:市场的逐利性会导致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忽视文化发展的社会效益,从而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文化产品市场化引起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论据。该项通过对照的方式说明没有文化产品市场化,就没有文化产品低俗化,说明文化产品市场化是文化产品低俗化的原因,具有加强作用。
C项:否定论点。该项指出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决定因素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等,直接否定了论点,具有削弱作用。
D项:增加论据。该项说明文化产品市场化引导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
8、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快递员”的主要工作是“送货”,二者属于职业与工作内容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坐诊”是医生的工作内容,而非“护士”,排除;
B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非“考试”,排除;
C项:“律师”的主要工作是为他人辩护,而非“辩论”,排除;
D项:“歌手”的主要工作是“唱歌”,二者属于职业与工作内容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9、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封闭面特征明显,考虑数面。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形①②④中均有3个面,图形③⑤⑥中均只有1个面,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A选项。
10、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将汤显祖称作“东方的莎士比亚”有很大的问题。
论据:无论是就人格的魅力,还是就文本的美感而言,汤显祖都是不逊于莎士比亚的。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解释论据。汤显祖的人格魅力及其文本的美感均高于莎士比亚,是对论据的重复解释,不是专家观点所包含的前提假设,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只提到汤显祖在西方的影响,没有提到他在东方的影响,所以无法判断将其称作“东方的莎士比亚”有没有问题,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两位作家是否愿意别人用他人的名字来称呼自己,与别人如何称呼他们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建立联系。东方的威尼斯”是逊色于真正的威尼斯的,意味着加上“东方”二字后逊色于初始对象,借此说明“东方的莎士比亚”逊色于莎士比亚本人。而题中汤显祖并不逊色于莎士比亚,所以将其称作“东方的莎士比亚”是有问题的,建立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是专家观点所包含的前提假设,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