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试题资料

首页 > 湖北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位于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 )。

华图教育 | 2021-02-24 14:01

收藏

  模块四     教师的文化素养

  1.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位于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 )。

  A.金文

  B.大篆

  C.隶书

  D.草书

  2.关于我国的节气,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元前l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B.“杨花落尽子规啼”反映的是四川盆地谷雨时节的景象

  C.节气反映了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过程

  D.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其中,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

  3.以下不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A.针灸

  B.济公的传说

  C.绍兴黄酒的酿制

  D.青岛“啤酒节”

  4.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5.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于归之喜是指( )。

  A.女子出嫁

  B.生男孩

  C.迁居

  D.生女孩

点击下一页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汉字演变的顺序。汉字经历了6000多年的发展过程,其形体演变是从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再变为隶书、楷书、行书,其总的趋势是从繁到简。所以,本题选C。

    2.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节气。题干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不是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过程。所以,C项错误。

  3.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A、B、C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社会认同感,唯有D除外。所以,本题选D。

   4.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传统节日。本题属于反向选择。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因此B项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B。

      5.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古代文化常识。在我国古代,女子出嫁是于归之喜,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生男孩是弄璋之喜,生女孩是弄瓦之喜,迁居是乔迁之喜。所以,本题选A。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